面对此情此景,小编认为,曾经空闲时去书店转转,待得二三时,带走一摞书,是城中百姓惯常的生活。现在,鼠标一点,快递送上门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书店也难以为继。加上近年来,数字出版收入增幅均超过30%。而一项对全国2084家书店的调查数据显示,去年传统出版物销售额首次出现负增长。不甘束手待毙的图书出版商也想靠“数字”扭转颓势,但至今也不见起色。在互联网不断的冲击之下,唱片业半死不活,图书出版业岌岌可危,不想步唱片后尘,借“数字”能否找到钱景?
在过去10年里,近五成民营书店倒闭。这其中有网购的严重冲击,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这些年,实体书店的市场定位一直停留在商业化、经营化等固化的层面。不少书店仍将自己定位于单纯的“卖书”,既没有对经营环境进行浪漫型改造,也没有为消费者营造温馨可人的生活化感受,有些书店甚至对读书时间长的消费者提出“购买警示”——不购买不能长时间看书等。这种过分物化、短视的行为,拉远了双方的距离,也让书店失去了消费群体的信任,导致实体书店不断萎缩。晨光旧书店老板谈书店现状:“我们远远地落后于新华书店等国营书店,但相比其他民营书店,我们还算可以。”他说,如果处理得当,每月成本两三千元的旧书能卖到七八千元,盈利五六千元。
:“近年来书店的销售额一年不如一年。我们已经是苟延残喘了!2010年是分水岭,此前我们日均销售额基本都上万元,而现在只有几千元,下降幅度超过50%。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很多都喜欢电子阅读,即使在书店看到中意的书,也愿意买电子书下载到手机、平板电脑上面看。”陈晓芬表示,在价格方面,电子书确实比实体书有很大的优势。现在很多书店开设咖啡茶座,邀请名人开讲座,就是想通过附加服务挽回人气。
:“数字图书的迅猛发展对实体书店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凭借着其便捷、随时随地阅读以及价格等优势抢占了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
小编有话说:传统书店销售额在逐年减退,发展现状的确令人堪忧。不知书店人员竟用“苟延残喘”一词形容如今传统书店的现状,如此境况的确令人痛心疾首。
透露,从市场的销售反馈中能明显感觉到,近年来整个传统出版行业的销量一直在下滑。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全国2084家书店传统出版物销售的统计显示,2007年至2011年,传统出版业的年销售总额一直保持小幅上升,去年开始有所下降。
:“2007年以前,图书销售额年增长幅度几乎都在10%以上,但2008年降到不到5%,201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1.05%。”
:“2011年增幅达5.95%并非正常情况,归根于乔布斯去世这个意外及苹果粉丝众多导致《乔布斯传》大卖,不能算常量。去年要不是出现莫言夺得诺奖的‘意外’,增长率还会更低。”近几年大家常见到媒体报道称,中国数字出版年增长率高达50%,远远超过传统图书出版的年增长率。甚至有媒体说,中国数字出版的总量在2009年就已达到800亿元,超过了传统出版的总量。
但是,作为传统出版的人,三联书店曹一绘表示:“至今没有感到数字出版的强大压力。不仅是三联、中华、商务这些品牌老社,整个中国出版界的传统出版业在近些年也都一直处在增长之中。不同于实体书店受到网络书店的挤压,在整体范围内暂时还看不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
例:三联书店掌握数字版权的图书有2500种以上,但只拿出了不足200种去做数字出版尝试,所占比例不到10%。尽管有些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显得更主动、更积极、更大胆一些,但一般来说都还只是在摸索和试探,很少有传统出版社与网络商全面合作进行数字出版。
小编有话说:书店日子难过,传统出版社好像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同的出版社面临的境遇不一样,所以对传统出版业近年的发展更是各执一词。但小编认为,传统书店里的传统书籍的销量逐年递减也势必会影响传统出版业的销量。
据统计,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达799.4亿元,首次超过传统图书出版,同比增长50.6%。其中,数字期刊收入6亿元、电子书收入14亿元、数字报(网络版)收入3.1亿元。2010年,数字出版业总产值达1051亿元,同比增长31.5%。2011年达1377.88亿元,同比增长了31%。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9.34亿元,电子书收入达16.5亿元,数字报收入达12亿元。
:“读者的阅读时间、精力被电子版大大分流,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互联网的普及,浅阅读、碎片阅读、即时阅读、兼有互动及娱乐尤其是触手可及的免费阅读,对读者的吸引力巨大。”
也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年轻人阅读习惯的改善,数字出版行业必定是未来的趋势。”
说:“电子书让消费者更便捷地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量和速度都大幅度增加。同时网络为读者提供了图书内容的交流、反馈平台,这些都是实体书店无法匹敌的。”
果麦文化传媒数字出版经理金锐表示,数字出版相对传统出版有很多技术优势,“例如《易中天中华史》,书中有很多关于历史事件的注释,实体书查阅起来就有些麻烦。如果做成电子书,给每个注释设置链接,读者通过链接可直接观看。其次,加强用户的互动体验,比如做笔记,用手划一下就可以在这句话下面做注释。”
三联书店(出版社)总编辑李昕:“在欧美,很多出版社电子书的收入已超过纸质书,特别是学术型出版社,数字出版使他们如鱼得水。”
小编有话说:传统图书销售一年不如一年,数字出版业近年来传出的却全是好消息。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在近些年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发展的前景也是一片光明。但对于一个新兴发展起来的产业而言,不断的高速发展中定会伴随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亟待解决。
6、传统书业需要引进新的阅读载体,调整主营结构,逐步实现主营产品结构的转型。
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对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价格进行限制和管理;建议政府对实体书店进行大幅度减税;建议各地政府把实体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在城区规划中为书店留下一角之地,用于文化建设的政府拨款,也应向民营书店适度倾斜;建议设立图书公益基金等类似性质的民间或半官方机构,对资金流转困难的民营实体书店进行定期资助。
在上海市政协会议上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专项基金方式,给予实体书店一定的支持。
称:“读者的要求永远都是尽可能少付费或免费,出版商就必须在付费与免费之间找到出路。可学习英国数字出版通常采用的盈利模式,即在免费的基础上付费,留下一部分最关键的内容让读者订阅或付费阅读,这也不会影响实体书销售。”
表示,他们每次发行重磅图书时都会先推电子版,利用电子书传播面广、速度快捷的优势为实体书做宣传。因此,数字出版不但没有影响纸质图书的销量,反而带动了纸质图书销量增长。许来思说:“我们传统出版物增幅一直处于10%~15%之间,销售量和收益也与这个增速差不多。而电子书销量每年增速达200%~300%,所以电子书对实体书的销售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助力。”
小编有话说:尽管传统出版商转战数字出版暂时都没盈利,但探索仍在进行。“数字”带动传统出版行业共同发展,不失为一剂良策。
在香港,实体书店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当地的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不但未陷入日渐萎缩的困局,反而因其业态创新而觅得新风景。他们的经验是:微利行业靠销售量维持经营;改变售卖场所的传统定位,营造公众文化生活的空间。元朗青山公路旁一家书店销售10万多种图书,它的名字却不叫书店,而叫“文化生活荟”。除了咖啡馆、创意产品销售区等,这里还附设一个开放式厨房,可以品茶、吃元朗老婆饼,为周边读者提供一处空间宽敞、书香浓浓、引领潮流、物美价廉、服务周到的文化消费场所。书店成了文化生活区域,不仅可以买书、品书,还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和商业服务。在“快时代”,要想真正留住顾客,仅仅将赚钱放在第一位是不够的,更应该将人文关怀和文化反哺放在第一位。这个空间不仅是一个售卖场所,更是一个将区内不同人群聚合在一起的社区文化中心,促进文化内涵和消费潮流的结合。让书店成为顾客的精神伙伴、值得信赖的心灵知音,自然他们也就愿意进行文化消费。香港的地价和房租等经营成本很高,书店仍能成为亮丽风景,与这种市场定位关系密切。正如专家所言,“读者对阅读、对文化的需求并未衰退,关键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以吸引读者多进书店。”小编有话说:小编建议内地实体书店,不妨多借鉴香港实体书店的做法。多一些服务意识,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购书环境,将购书和生活消费有机的合为一体。对消费者多一些人文关怀,对消费者给予必要的利润反哺。真心的希望,有一天内地的书店能成为众多消费者精神生活的栖息地。
野草书店7月底面临关闭,大众纷纷到访深感惋惜。而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图书价格战、面对网络书店攻城略地、面对数字化出版的挑战、面对国民阅读率的徘徊不前面前传统书店在夹击中前景堪忧,而传统出版要走出困境是需要时间和改变的。有数据表明国民对阅读、对文化的需求并未衰退,而关键在于如何适应时下的社会坏境变化,让传统书店得以转型和改变,从而吸引读者多进书店。野草书店7月底面临关闭 书店为何总是“输店”书店的不堪重负
倒闭,这家号称“全球最大全品种书店”开业仅三年就被8000万元巨亏压垮。
,搬离蓝色港湾原址,迁至朝阳大悦城。2011年10月底,厦门人耳熟能详的
歇业。此后,相关文化企业、部门纷纷介入,意在通过“重组”等方式留住光合作用。然而,一年多后的现在,有关光合作用的重组依然遥遥无期,而此前厦门光合作用的中山路主门店已被一家创意精品店所“占领”。无独有偶,今年2月,
也出现了经营尴尬——由于房租上涨风波,一度“扬言”要退出鼓浪屿。当时,鼓浪屿管委会曾表态将为晓风书屋寻找合适门面提供帮助,不过,晓风书屋这一品牌在鼓浪屿终究未能保全下来,在没有找到店面做实体店的情况下,经营者改变经营模式,将原有书店里的书籍进行了分流,将书籍分流到岛上的多家咖啡馆、奶茶店寄售。在网络冲击之下转型寻求重生的,不只是民营实体书店。作为国营实体书店的
,针对鼓浪屿游客及居民的阅读习惯,早在2010年底就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自身经营方式的重新定位,应市场需要不再仅靠卖书吸引客源,适时地推出了出售鼓浪屿明信片、纪念封等时尚小礼品的“新业务”。
从美国和我国的阅读调查数据看,大众阅读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之势。这里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在下降,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在快速上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阅读工具成本的下降,手机阅读、3G阅读器、智能化阅读器将成为未来阅读的主要工具。对此,传统书业在不放弃目前传统产品的同时,需要拓展新的主营产品,建立自己未来的主营产品结构体系。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出版现状对比在欧美,很多出版社电子书的收入已超过纸质书,但在我国,不少出版社甚至连去数字出版中试水的勇气都没有;在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的电子书销售额已超过了纸质书,但我国的三大网上书城(当当、卓越、京东)的纸质书销售都在逐年大幅攀升,而电子书销售却一筹莫展;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已宣布《牛津英文词典》今后不再出纸质版,但在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仍然是最为畅销的工具书;最近,
的《新闻周刊》也决定停发纸质版本,但在中国,《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电子版的收入,大约只相当于纸质版收入的1%。所以,如果说西方一些出版社已进入可依靠数字出版物盈利的时代,我们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化舆情第017期 数字出版产业眼前繁花似锦 背后隐忧不断联系我们合作联系人:成琪 电线责任编辑:刘晨 电线传真微博: